2025年11月12日 10:15:40 点击次数: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快培育拓展经济社会应用场景,聚焦打造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建设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应用场景、推出一批行业领域应用场景、创新社会治理服务综合性应用场景、丰富民生领域应用场景等五方面。
北京国力董事长国际平表示,“《意见》中对‘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发展路径的精准把握,为企业技术创新及发展指明了方向。北京国力作为一家专注智能配电保护技术的高科技制造型企业,20余年来始终与国家同频共振,以自主研发的‘网络继电保护新原理’为核心引擎,以煤矿智能供电领域的成熟技术为根基,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向智能配电网、非煤工矿智能供电等多元场景的高效渗透,为配电系统智能化升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锚定“原理性”创新,聚焦煤矿供电痛点攻关
早在涉足煤矿供电领域之初,北京国力便洞察到传统微机继电保护依赖局部信息判断、难以适应煤矿供电系统复杂环境的局限。历经数年技术攻关,北京国力率先提出“网络继电保护新原理”。该原理打破传统微机继电保护满足定值及时间即跳闸,将短路电流启动判据从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同时颠覆传统继电保护装置的“信息孤岛”局限,构建煤矿供电系统全场景保护装置间实时网络通信与故障信息共享体系,极大地提升了故障判别准确性。

依托于“网络通信+供电拓扑”双通道互联模式,北京国力彻底攻克了困扰煤矿供电数十年的“短路故障越级跳闸、接地故障选线不准、漏电故障越级跳闸”等难题。该技术因此获评2019年、2024年国家矿山安监局第四批、第五批先进适用推广技术。
以“网络继电保护新原理”为基石,北京国力不满足于单一技术的突破。自2018年起,北京国力以矿山智能化转型需求为导向,聚焦全矿井智能供电关键技术的协同攻关,开创性地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嵌入供电系统“感知-诊断-处置-运维”的全流程环节。
借助深度学习算法的迭代优化与海量运行数据的价值赋能,北京国力先后突破多项核心技术壁垒,成功研发出涵盖:GL9000矿山智能供电管控平台、高压短路故障防越级跳闸系统、高压接地故障精确选线系统、低压漏电故障防误跳闸系统、低压远程一键漏电试验系统、定值智能整定系统、故障模拟及仿真系统及智能型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磁起动器装备的新一代全矿井智能供电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该解决方案已在全国20余个大型能源集团稳定运行,在煤矿场景的千余次实战验证中,展现出极强的可靠性。据东荣一矿统计,该解决方案可每年有效避免大面积停电18次,缩短事故停电时间75小时,减少变电所岗位工人20多名,创造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推动跨场景应用转化,打开配电网络新格局
煤矿场景的极端考验,让“网络继电保护新原理”+“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更具韧性,同时也引发了国力研发团队的思考:这项技术是否也适配其他应用场景?
2023年,北京国力前瞻性预判配电网智能升级需求,成立全资子公司——南京国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智能配电网技术研发。针对分布式新能源并网带来的双向潮流、故障特征复杂化挑战,北京国力基于“网络继电保护新原理”,构建配电网层面的故障信息共享体系,通过深度感知、融合多源实时数据,实现故障特征的精准辨识与毫秒级定位,从技术底层提升配电系统故障处置的响应效率与决策精度,为新型电力系统配电侧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随着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文指出:到2030年,适配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将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中配电网智能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再一次显现。文件指出,配电网正从“无源”单向辐射网络向“有源”双向交互系统转变,从单一供配电主体向源网荷储资源配置平台升级,这与北京国力的技术研发路径高度契合。目前北京国力的智能配电网分布式网络保护防越级跳闸及故障自愈系统已在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齐齐哈尔供电公司试点投放运行,成功解决了配电网故障定位难题,显著提升了其运行韧性。

工矿场景延伸,打造安全生产“动力源”
北京国力的“网络继电保护新原理”同样适用于非煤工矿场景。北京国力将煤矿场景中成熟的“网络通信+供电拓扑”双通道互联模式平移应用,适配石油、钢铁等工矿企业负荷波动大、回路复杂的供电场景。引入短路故障防越级跳闸、接地故障精确定位、定值智能整定、故障模拟及仿真等技术助力企业实现“安全加固+节能降本”双重目标。
场景是技术最好的"试金石",政策是创新最强的"催化剂"。未来北京国力将继续以政策为导向,深化技术场景创新,让“网络继电保护新原理”在更多不同场景落地生根,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以“技术平移-场景适配-价值升级”路径践行政策要求,为多领域能源安全高效运行注入新动能。